星期六, 6月 05, 2010

系統分析設計與實作 Week 7

烏龜訂購系統
phase 2 萃取穩定的結構共用元素(企業物件)
  1. middle ware
  2. controller
一開始不容易馬上判斷出來,可先放controller,再透過重構方式「逐漸萃取」
ex. 「計算訂購總額」應該放哪
hint: 推理,不要強記
「計算訂購總額」理論上放在訂購object上,但應該抽出到BO(企業物件),當共用的元素
過去,放store_procedure或script都不算好
但一開始要不容易抽,所以折衷先放controller
將來重構放到business object
=>將可共用的企業規則抽出

交易事件
人,(事/時),地,物
  1. 界定範圍
    利用UC,一般抓到5,6成就夠了
    • User Case View
    • Locial View
      -UC Realization
      -Class Model (配合codegen)
    UC都是片斷,有滿足即可,不要流程,至於滿足的程度依"Session"來判斷
  2. 撰寫UC敘述
    把「容易變」的跟「不容易變」的分開
    共用的可抽出來放
    =>產出Document
  3.  
  4. 實現UC (logical view realization)
    用UC Diagram當doc type
    *橋接實作,即建Conroller
  5. 建Controller
    設計可能會漏掉,由實作(feedback)去做調整,補足或修正Controller, UC Description
    隨時都在調,因此文件要少、精簡,過程中都是只是最後文件的snapshot

16.1.3.資訊系統的分層結構
  • 表達層(Presentation):UI
  • 中間層:CO(Control Object)
    DAO: 將DB存取細節放至DAO,任何跟DB有關的存取透過小弟DAO解決
    Adapter:外部系統的鏈結
    軟體主結構即抽出的概念性物件BO
  • 資料層:Database

三大物件
  1. Controller
  2. Boundary
    實體變動
  3. BO
    應付Domain變動,一開始不易抓,先放controller

循序圖不是要表達精細,重點在完成某功能時,反應run time的流程
EA做Sequence Diagram時,拉物件會要選擇"Simple link or Instance", 選instance,因為是物件
隱含的method用加雙斜線 ex.到db抓資料=>//select

不用每個UC都畫Sequence,只畫比較需要的
何謂需要
programmer無法看出必要的method(無共識時)
UI, Controller 應分開獨立的Project

系統結構面
Jobcason將結構分為
控制
實體
邊界
目的:好分類->好維護
結構只對developer有好處(好維護),User只看畫面

---
為何叫物件導向
都是用類別在定義,為何不是類別導向
心中想像的是物件在互動,而利用class描述出來,
ex. 作曲做的是音樂,但是得利用五線譜「作曲」記錄

沒有留言: